优秀的娃靠“哄”出来!这4种话术一定要常说激
2025-07-30
“干得不错,你能主动叠被子,说明你意识到这是一个好习惯,床上干净整洁了,心情都会好很多呢!动手能力又进步了,我更替你感到高兴,明天继续保持呀!”
“是的,被子太大了不好叠,但现在我掌握技巧了,以后每天都叠被子,要是我忘记了,妈妈你可要提醒我哦~”
心理学上有个「焦点效应」,又称「聚光灯效应」。意思是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,并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程度。
所以当他满怀期待看向你时,一句不走心的应付,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消极的暗示。
如果我们将那句“你真棒”,拆解成对具体行为的肯定,就如同在孩子心里点亮一盏明灯。
“你把书本都分类装进书袋了,还把作业本放在最外层,这样你明天随手一掏就能交,上课也不用翻找书本了,效率杠杠的!”
当孩子主动收拾玩具,你说:“宝贝,你把积木按颜色都分好类,下次玩的时候,一眼就能找到你想要的,这办法真聪明!”
当孩子帮忙摆碗筷时,你说:“不错嗷~按咱家人数摆好了碗筷,还把爸爸专用的筷子摆在他常坐那个位置上,连这细节你都想到了,真是太体贴啦!”
教育专家认为,「过程性鼓励」,比「结果性表扬」更能激发孩子的内在成长动力。
过程性鼓励,是对孩子完成某件事过程的肯定,既帮他回顾努力的过程,同时肯定努力的成果。
经常接受这种表扬方式的孩子,会对自身能力有个基本判断,对能力范围的事有信心,并且乐于接受挑战,勇于直面困难。
“你终于能自己穿衣服啦!虽然扣子没对齐,但这是你第一次挑战,相信多练几次肯定更熟练。你看,自己动手穿衣服,是不是特有成就感?”
“你给云朵涂上绿色,给太阳戴上帽子,给房子加了轮子……挺有意思的,这种想象力比画得像不像更重要!
“这次没考好没关系,但我留意到你只错了一道应用题,我想你可能看漏了一个条件,导致思路出错,如果下次认真点审题,就能拿满分了,加油,我看好你!”
生活中到处是挑战,做错事、经历失败是在所难免的。可往往这时候,很多家长会下意识对孩子说教,甚至指责。
心理学中有个「GRIT(坚毅)模型」,指个体持续努力和对目标充满激情的能力。
“好孩子,刚刚你独自骑行了三米哦,比昨天进步了,下次我在后面扶着你,等你骑稳了我再放手。”
“没关系的,但你注意到了么,你跑完全程时,观众都在给你鼓掌,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,比拿到名次更珍贵。”
“别灰心,你看,失败是因为这块积木卡住了,我们试试把旁边的零件先固定,然后把它当成一个改进的突破口。”
「现象式教学」,是芬兰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教学模式,即以真实生活现象为主题,整合多学科知识,培养孩子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。
有研究表明,现象式教学关联生活经验,能让孩子大脑里的知识留存率提升60%。
所以我们需要做的,就是认可孩子的兴趣爱好,并为他们提供探索途径,引导其主动获取知识。
“你喜欢看课外书呀!瞧你看得津津有味,书里的故事肯定很精彩吧?看完能给我讲讲吗,我也想听听你发现的有趣世界。”
“你看,蚂蚁能扛起比自己身体还重的东西!一只蚂蚁去很远的地方寻找食物,为什么不会迷路?他又是如何通知其它伙伴他发现了食物呢?”
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这句你能理解吗?我知道有个地方有瀑布,不如我们放假去看看,确认一下瀑布是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长?”
其实以上所说的这些话术,根本目都是为了激发他们的“自我效能感”。看似是在“哄”,实则是在一点点帮助孩子搭建内心的力量支架!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南斯拉夫大使馆误炸背后的电子战暗局——美国F-117残骸争夺战